昆仑道医——了解道医

道医源自昆仑,中国道医可以说是昆仑道医,道医是从伏羲黄老学说里的守一法慢慢发展来的。现在所说的中医是从道医中分流出来的一个部分,或者说道医就是完整版的中医。早在 2500 年前,就已经有一套挺完整的模样了。它把《道德经》里的 “道” 当成宝贝理论,核心内容都围着这个 “道” 转,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广博,除医学外,还记载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并将这些知识和成果渗透到医学中,遂使该书成为以医学为主体、涉及多学科的著作。

昆仑道医派章1.jpg


二、道医通过哪些方法治病

(一)徒手和针灸

1、徒手包括按摩、正骨复位和点穴等,主要是通经活络,排湿排毒,并且道医讲究:能用手解决的问题不用针。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往上追溯,打石器时代就有影子了。拿根细细的银针,找准穴位轻轻一扎,或者点上艾草熏熏穴位,好多毛病就慢慢见好,你说神不神?

(二)内附方剂(药膳)

药王孙思邈,大伙肯定听过这名儿,他可是道医汤药的大拿!他写的《千金方》,那就是道医汤药的典范之作。以前的人有了病,就照着这书里的方子抓药熬汤,一碗下肚,病去一半,功效杠杠的。

(三)功法导引

这导引啊,有点像现在咱说的气功或者体育疗法。简单来讲,就是心里头想着,用意念领着身体动,还得配合呼吸节奏。别小瞧这法子,咱老祖宗可早就在用了,中医也把这招拾起来用。像《内经》里就记着这事儿,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还特意强调,用 “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能治那四肢 “重滞” 的毛病,就是让咱动起来,气血通了,病就好得快。

(四)内丹

内丹这说法玄乎点儿,其实就是以天人合一的想法当指导,把咱自个儿的身体当成个大鼎炉,精气神当成宝贝药材,在身体里 “炼丹” 修行。好多人长期练内丹,慢性病都慢慢改善了。自古就有 “多病者多入道” 的说法,为啥呢?就因为这内丹对身体好呗。

(五)祝由

画符、占卜、求签、咒语这些都归在祝由科里头,这部分门道太深,咱今儿就不多扯了,就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

(六)辟谷

再讲讲辟谷,这听起来挺吓人,说要把五谷杂粮都扔一边儿来。为啥呢?以前的人觉得吃五谷杂粮,在肠子里积成粪便,产生脏乎乎的秽气,耽误成仙。不过现代科学研究说了,少吃点还真能延长寿命。其实道教的辟谷也不是真就啥都不吃,就是不吃五谷杂粮,吃点别的玩意儿补充营养。

三、那些有名的道医大咖

(一)孙思邈

唐朝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医药学家兼道士,就是咱刚提的孙思邈,人送外号 “药王”。这老爷子可崇尚养生了,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大本医学宝典。他一辈子都在践行 “大医精诚”,啥意思呢?就是强调当医生得有医德,人命可比啥都重,“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话就是他说的,到现在都振聋发聩。

(二)李时珍

明朝的李时珍也是个传奇,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的《本草纲目》,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都称他 “药圣”,为咱中国的药物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扁鹊,那可是中医用 “切脉” 诊断的老祖宗,被赞为 “脉学之宗”。就凭三根手指头往手腕上一搭,就能把病情摸个八九不离十,这本事,绝了!

(四)华佗

东汉末年的华佗,那是外科手术的大行家,被叫做 “外科鼻祖”。他还发明了 “麻沸散” 当麻醉剂,做手术的时候让人不疼,这超前的想法和手艺,领先了时代不知道多少年。

(五)张仲景

还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写了本《伤寒杂病论》,传世至今,尊称为 “医圣”。他那书里的方子,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给后世医学铺了条大路。

(六)皇甫谧

三国西晋时期的皇甫谧,既是医学家又是史学家,写了《针灸甲乙经》,在针灸这领域那就是权威,被誉为 “针灸鼻祖”。

(七)葛洪

东晋的葛洪,身兼数职,是医学家、道士,还是科学家。写的《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精品,人送 “小仙翁” 美称。

(八)钱乙

北宋的钱乙,那可是咱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儿科专家,写了《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孩的病有一手,被叫做 “儿科之圣”。

(九)朱震亨

元朝的朱震亨,大伙尊称 “丹溪先生”,在医学上也有独到见解,给不少病人带去希望。

(十)吴谦

清朝的吴谦编撰了《医宗金鉴》,这本巨著对后来的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帮着后世的医生们解决了好多难题。

四、道医在咱现在生活里的用处

(一)医圣酒灸

医圣酒灸疗法——起源于东汉,由医圣张仲景所创,这种理疗方法,最初多由皇亲贵族享用,后来流传于民 间。此法引酒为热源,中药泡酒涂抹,使病人远离病痛的折磨,曾被誉为“灸中之王”,但操作方法极为讲究,很难把握,药酒配方几乎失传。此法由洛阳偃师市翟镇张氏家族家传至今,采用纯粮酿制高品质烈酒,浸泡六十多种经过精心炮制的名贵中草药,传人张明老师经过潜心究,走访中医名家,把现代科技与中医理疗方法相结合,发明量子超能酒灸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考证,方法独特、疗效极好。量子超能酒灸疗法利用高科技量子仓超能量场,使全身或者局部在能量场的作用下,把药酒迅速、充分扩散到机体内部,发开腠里、活血发汗、通络气机,以活血、散风、清热、排寒、排湿、排毒为治疗法则,助活并强化内脏功能,宣发体表能量,打开毛孔的微循环疏散体表压力,为内脏压力的疏散打开通道,起到疏导经络、协调气血、舒筋的作用。《黄帝内经》讲“筋长一寸,增寿十年”;“千寒易除;一湿难排”万病之源,皆在湿气,量子超能酒灸术排寒、排湿、排毒更彻底,无湿自通,健康一生,让理疗身体成为一种享受。

(二)饮食调理

道医讲究:能用饭解决的问题不用药。饮食调理法,在现代医学里也吃香得很。像有些特殊的饮食搭配,对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常见病可有大用处。咱照着做,说不定药都能少吃几片。

五、道医和现代医学的那些事儿

咱再唠唠道医和现代医学,它俩在理论和治病方法上有不一样的地儿,也有能互相帮忙的地方。道医重整体、讲阴阳平衡,现代医学精于微观分析、靠仪器检测。有时候咱身体有点小毛病,道医的法子调理调理,现代医学再确诊巩固,两者一结合,好得更快。它们正慢慢融合,一起给咱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六、道医的社会需求

在预防医学这块,提前教咱咋养生、咋防着生病,道医有一套;康复医学领域,帮着病人恢复元气,道医的法子也能派上用场。不过呢,发展路上也有挑战,得让更多人了解、接受,还得跟现代科技更好地结合。但咱相信,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肯定能在新时代发光发热,给大家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