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路——修行的顺序

修行之路——修行的顺序

      在华夏文明中,有一门传承千年的修行之道,以自然为师,以宇宙为镜,追求的是身心的和谐与超脱。这就是道教,一个融合了哲学、宗教、文化和修炼体系的博大精深的世界。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为主要经典,强调“道法自然”,倡导顺应自然规律,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

      道教修炼,包含了内丹修炼、外丹炼制、符箓法术、养生延年等多种修炼方法。内丹修炼,是通过调整呼吸、静坐冥想、导引吐纳等手段,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外丹炼制,则是通过炼制丹药来辅助修炼,追求长生不老。符箓法术,是道教特有的一种神秘文化,通过符 咒和法术来沟通天地,驱邪避灾。       

640.jpg

第一章、道德修养:遵循道教的戒律,积极从事各种善行,参与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等。

       1、积德行善:印经布施、救生护生、供养三宝,定期诵读道教经典或念诵神明名号,通过声音的振动和心念的专注来净化心灵,积累功德等等,这是修炼的基础。

       2、戒律遵守:遵循道教的戒律,如八戒、十戒、三皈五戒、女真九戒、老君二十七戒等等,主要包括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三皈指的是皈依道、经、师等等以净化心灵。 

阿3.jpg

第二章、筑基:道教筑基是内丹修炼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相当于建房时的打地基。

       筑基的方法包括止念、入静、存想、回光、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因师传不同而有所差异。

       1、炼己:也称为修心炼性,是一种基础性的功夫。它强调在内丹修炼之前,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心意,使之能够集中,这样才能进一步调息,达到心灵虚极的境界。炼己是丹道的入手工夫,无论钟吕派本身,还是后继者南宗、北宗,丹法的入手工夫都是炼己。张三丰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这表明道教对“炼己”是相当重视的。

333.jpg

       2、炼形:这是炼形的初级阶段,通过导引行气等方法炼好身体,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来强化身体,使之成为修炼的坚实基础。炼形师传不同修炼方法也不同,比如《性命圭旨》中提到六门炼形法,包括玉液炼形、金液炼形、太阴炼形、太阳炼形、内视炼形和真空炼形等。

       3、炼精化气:又称为百日关、小周天,是内丹术筑基功夫后的第一阶段。它涉及将人体内部的精华物质(精)转化为生命能量(气),炼精化气全过程包括精生、产药、调药与采药、炼药、周天息数、火候、用风之道、成丹与止火等八个环节,炼精化气是修炼者必须先到的基础功夫,也是漏尽通。

       4、炼气化神:炼气化神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继炼精化气之后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其核心目的是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进而达到神、气合一的境界。炼气化神,也称为中关、十月关、大周天功,是在炼精化气的基础上,将气与神合炼,使气归入神的炼修阶段。

20.jpg

第三章、炼神还虚

       炼神还虚是道教内丹修炼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后的高级修炼阶段。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九年关,指的是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的“有为”和中关的“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aa4.jpg

       1、内丹:指的是通过修炼自身的精气神而在体内结成的丹,与以外在药物炼成的外丹相对。内丹术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基础,进行性命的修炼,内丹修炼是道教炼养工夫的核心,是静功、动功、气功、房中、服食等功夫的综合发展。

炼虚合道:炼虚合道是道教内丹修炼中的最上一乘功夫,也称为粉碎虚空或虚空粉碎,是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这一阶段是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后的修炼阶段,标志着修炼者达到了与道合一的境界。

       2、外丹:在内丹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实现与道合一的境界。

第四章、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是道教修炼中的核心概念,它强调的是身心的全面修炼,以达到提升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的目的。性命双修涉及同时修炼“性”与“命”两个方面。在道教中,“性”通常指的是内在的心性、思想、性格、精神等,而“命”则指的是外在的身体、生命、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就是既修内在的精神,又修外在的身体,追求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1、性功:性功是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修炼心神的功夫,即涵养精神的养生之道。性功,又称性学,是气功内丹术的术语,指修煅心神的功夫。它涉及到修炼内在心性,使其静、明、空,回归于道的本源。

       2、命功:命功是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养身炼气的功夫,涉及身体健康和生命能量的培养。命功,即修命之功,指的是养身炼气的方法,是内丹术中修命的功夫。它包括打坐、吐纳、导引等修炼方法,旨在培养和调节人体的先天之气,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以下是一些关于修炼的关键名称:

       1、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道教修炼中常用的一种养生和修炼方法,它不仅在道教中被广泛采用,也是佛教、瑜伽等多种修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打坐: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静神明的境界。

       3、吐纳:呼吸吐纳,也称为调息,是道家养生之术中的一种,指的是吐出浊气,吸入清鲜之气的过程,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通过呼吸的练习来调整身体状态。

        4、调息要点:身体放松,呼吸均匀,吸气要深,呼气要长,气机绵绵不断,最终达到“形、气、意”高度一致。

01.jpg

 

        5、食疗养生:道教食疗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应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变化,摒弃人为的理性因素,通过顺应自然的行动来维护健康和延年益寿

        6、饮食:道教食疗注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均衡人体脏腑的阴阳。这种搭配旨在通过食物的属性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7、药物辅助:道教医药学中的服食和外丹指的是服食丹药和草木药。炼制丹药的原料包括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外丹术的发展为医药学积累了知识,加深了对铅丹、铅白、石灰、丹砂等矿物的了解。

 

14.jpg

       8、丹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用丹药来辅助修炼。

       9、法术修炼:法术修炼是一种通灵修炼术,通过师尊引渡、设坛祭炼、符咒运用,达到沟通历代道家祖师之信息、调动宇宙灵性能量的目的。法术修炼强调师尊引渡的重要性,没有正统传承的师父“过执”,则法术难以灵验。

       10、符咒:学习并运用符咒等法术,以增强修炼效果。

       11、心性修炼:心性修炼不仅仅是对外在的忍辱和忍让,而是修炼出内心的宁静,不再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真正的修心养性,是在重大事情发生时,心能保持平静,如如不动,这是修炼心性的真正真谛。

       12、悟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领悟道的真谛。

09.jpg

‌        13、心斋‌:心斋是指内心清虚宁静,以合大道。道家认为,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这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一。‌

‌       14、坐忘‌:坐忘即静坐忘身,意思是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坐忘的目的是达到内心的清静。

‌       15、缘督‌:缘督指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遵循中道作为途径,可以保养身体,完善生命,奉养亲人,尽享天年。

‌       16、导引‌:导引是通过导行肢体来通经络,类似于现代的体操或健身操。道家认为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可以达到养生效果。

‌       17、听息‌:听息是用炁听呼吸,凝神合道。这种方法比数息法更容易入静,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踵息‌:踵息是指呼吸深达脚后跟,是道家修炼中深呼吸的一种表现。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显示出高深的修炼功夫。

‌       18、守静‌:守静是收心求静以守之,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

‌       19、存想‌:存想是内聚精神,不使外游。通过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可以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做到长生久视。

‌        20、守一‌:守一是指守心一处,或守于道,或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等皆源于此。

‌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修炼方法‌以供参考:

‌       1、除恶悔过‌:通过在黑屋内悔过、盘坐等方式,遣除欲望,达到心静的目的。‌

‌       2、收心养性‌:通过在地窖或地下室盘坐,修炼智能法,认识不同的宇宙层次。

‌       3、苦修三界‌:通过人与动植物、日月、天罡的对练,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内在联系。

‌       4、辟谷‌:通过断谷、断食等方式,排除体内无规律的东西,净化身体。

‌       5、活死人‌:通过设立灵牌、回光返照等方式,透悟阴阳之神的奥妙。


我是昆仑道医掌门人张三康,有喜欢修道、打坐、风水、符箓、中医药的朋友可以一起谈谈经论论道!


 


--> --> --> --> --> --> --> --> --> --> -->